香港民间习俗 煲蜡

所属城市

民俗简介

香港人所指的煲蜡专指中秋节期间,利用月饼铁罐作器皿、焚烧报纸或使用蜡烛等杂物用作煲蜡的火源,大量蜡烛(正确地说应该是高温液态的蜡)造成火团的玩火行为。蜡液燃烧得最猛烈之时,而向火团喷水、使之产生高大火焰。煲蜡极为容易引起火灾,滚烫的蜡液接触到皮肤可能造成第三级烧伤。

这是南方的一种风俗习惯,比较危险,每年中秋都会有人给烫伤。“煲蜡”就是将两支蜡烛点着,然后拿一支蜡烛在上面烧看烛泪往下滴。香港年轻人尤其流行於迎月、中秋节正日和追月三天在公众场所煲蜡,一般伴随玩灯笼和点蜡烛等中秋活动进行。过去历年於香港皆有人因煲蜡而受伤入院。

香港政府的态度

由于中秋节外出赏月人数太多,加上考虑到节日关系,因此警方过去很少会在中秋节干预煲蜡行为,而使年轻人视中秋煲蜡为一年一度的可以「合法放火」的日子。但由于煲蜡会使公园等公众场所留下大量难以清理的蜡渍,而且易生危险,因此政府自1990年代末期开始多作宣传,呼吁市民不要煲蜡,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会在中秋节的三天加密巡逻公园等场所,要求市民赏月时勿点燃太多蜡烛,并避免留下蜡迹,又会劝止煲蜡行为。

香港政府界定煲蜡为将蜡燃烧或溶化,或将任何液体洒在或泼在热蜡之上,而可能导致任何人受伤或任何财产受损。如果发现有人在康文署辖下公园、泳滩和烧烤场地煲蜡,康文署可根据《游乐场地规例》提出检控,最高可被罚款2000港元及入狱14日。康文署于中秋节前后共三日,由下午7时至午夜12时开放热线电话2414-5555,供市民举报于康文署场地内煲蜡的行为。

而如果在公众地方留下蜡迹,康文署可将之视同乱抛垃圾,发出1500港元的定额罚款通知书。根据康文署的建议,市民应该将蜡烛放在铁罐或其它非易燃盛器上点燃,赏月后将熄灭的蜡烛溶液抛进垃圾箱。

如果公共屋邨居民在房屋署辖下屋邨范围内公众地方煲蜡,房屋署可按「屋邨清洁扣分制」扣除该住户五分(不适用于已售出的单位),另外如有弄污地方,可被罚款1500港元,此外,市民若在香港房屋协会辖下屋邨范围公共地方煲蜡,房协会将有关个案转交警方和食物环境卫生署处理。

煲蜡是什么,怎么玩?

回答:

1、煲蜡是南方的一种风俗习惯,在香港、广州的流行,用月饼盒或者汽水盖装蜡烛,下面用蜡烛持续加热,使石蜡到达燃点,滴入水使得石蜡溅出爆炸出大团火焰。

2、如何煮麦片

生燕麦片一般需要煮20—30分钟,温度不能太高,中间最好要多次搅拌。

即食燕麦片可以用开水泡着吃就行。

延伸:

煲蜡风俗

煲蜡专指中秋节期间,利用月饼铁罐作器皿、焚烧报纸或使用蜡烛等杂物用作煲蜡的火源,大量蜡烛(正确地说应该是高温液态的蜡)造成火团的玩火行为。

蜡液燃烧得最猛烈之时,而向火团喷水、使之产生高大火焰。煲蜡极为容易引起火灾。滚烫的蜡液接触到皮肤可能造成第三级烧伤。

香港煲蜡

香港年轻人尤其流行於迎月、中秋节正日和追月三天在公众场所煲蜡,一般伴随玩灯笼和点蜡烛等中秋活动进行。过去历年於香港皆有人因煲蜡而受伤入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煲蜡

煲蜡是什么,怎么玩?

煲蜡专指中秋节期间,利用月饼铁罐作器皿、焚烧报纸或使用蜡烛等杂物用作煲蜡的火源,大量蜡烛,应该是高温液态的蜡,造成火团的玩火行为。蜡液燃烧得最猛烈之时,而向火团喷水、使之产生高大火焰。煲蜡极为容易引起火灾。

香港年轻人尤其流行於迎月、中秋节正日和追月三天在公众场所煲蜡,一般伴随玩灯笼和点蜡烛等中秋活动进行。过去历年於香港皆有人因煲蜡而受伤入院。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滚烫的蜡液接触到皮肤可能造成第三级烧伤。香港年轻人尤其流行於迎月、中秋节正日和追月三天在公众场所煲蜡,一般伴随玩灯笼和点蜡烛等中秋活动进行。

过去历年於香港皆有人因煲蜡而受伤入院。向火团喷水、使之产生高大火焰蜡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同时参加反应燃烧更加剧烈和水煤气的制造是一个道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煲蜡

香港人的风俗习惯是什么?

1、数字谐音

香港风俗在接受别人斟酒或倒茶时,总喜欢用几个指头在桌上轻叩。“3”字在香港很吃香,原因是香港人读“3”与“升”是谐音,“升”意味着“高升”。“8”和“6”在香港也很时髦。在粤语中“8”是“发”的谐音,“发”意味着“发财”。“6”与“禄”同音,也有“六六顺”之意。香港人过节时,常相互祝愿“恭喜发财”。

2、礼节礼仪

香港留学论坛表示香港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一般是以握手为礼。亲朋好间相见时,也有用拥抱礼和贴面颊式的亲吻礼的。他们向客人表达谢意时,往往用叩指礼(即把手指弯曲,以几个指尖在桌面上轻轻叩打,以表示感谢)。据说,叩指礼是从叩头礼中演化而来的,叩指头即代表叩头。

3、约会与准时

约定会见时间后,有30分钟“出入”仍不失礼貌,不过商界人士通常是遵守时刻的。

4、款待与馈赠

客人应邀去赴宴时可带水果、糖果或糕点作为礼物并用双手递送给女主人。不要送钟,它是死亡的象征;也不要送剪刀或其他锐利的物品,它们象征断绝关系。

5、不要比主人先开始饮酒进食。

中国新年大约是在1月中旬到2月之间这段时间内,这时要互赠礼物。

6、信仰忌讳

香港人忌讳别人打听自己的家庭地址。因为他们不欢迎别人去他家里作客,一般都乐于到茶楼或公共场所。报们忌讳询问个人的工资收入、年龄状况等情况,认为个人的私事不需要他人过问。他们对“节日快乐”之语很不愿意接受。因为“快乐”与“快落”谐音。,是很不吉利的。他们忌讳“4”字。因为“4”与“死”谐音,故一般不说不吉利的“4”。

送礼等也避开“4”这个数,非说不可的情况下,常用“两双”或“两个二”来代替。在香港,酒家的伙计最忌讳首名顾客用餐选“炒饭”,因为“炒”在香港话中是“解雇”的意思。开炉闻“炒”声,被认为不吉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香港

香港中秋节一般是怎么过的?

1、开灯会

每逢中秋节,香港的各大Plaza:Sogo、太古等都会相应地进行各种活动,如购物优惠、促销等。大型的公园则会开灯会。灯会会场会上挂着各种各样亮堂堂的灯笼,节日的气氛便瞬间点燃。

2、 放天灯

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天灯即孔明灯,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欢笑追逐。在从前的新界地区,大多数人都是务农人员,八月十五远没有到庆祝之时。在收割稻田之前的中秋节,新界地区的香港人多是燃放孔明灯来进行祈福。

3、吃冰皮月饼

约在20世纪80年代,冰皮月饼已在香港的市场出售,但在当时也只有一家饼店推出。叫“冰皮月饼”的主要原因是它不同于传统月饼的制作方式。此前传统月饼都是由糖浆做皮,颜色是金黄色。而冰皮月饼的部分原料是糯米,做成的月饼外观呈白色,在冷冻箱里保存,售卖时保存在冷藏柜里。

4、煲蜡

对于早前的香港市民来说,煲蜡也是他们喜爱的中秋月夜活动之一。中秋夜宴之后,在公园赏月吃月饼一番,月饼盒随即空出。孩子们喜欢把其当作器皿来烧蜡,待蜡融化后,再喷水,最后蜡液四溅并产生高温水蒸气。

5、舞火龙

舞火龙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时香港的民间习俗。据说舞了火龙后可以趋吉避凶,风调雨顺。以前的舞火龙,是用稻杆扎成龙头、龙身的形状,插上燃着的香,由青壮小伙子赤膊上阵,挥舞舞动。

香港中秋舞火龙还有一段传说:很早以前,大坑区在一次风灾袭击后,出现了一条蟒蛇,四处作恶,村民们四出搜捕,终于把它击毙。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飞。数天后,大坑便发生瘟疫。这时,村中父老忽获菩萨托梦,说是只要在中秋佳节舞动火龙,便可将瘟疫驱除。事有巧合,此举竟然奏效。从此,舞火龙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