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妈祖信俗

所属城市

民俗简介

澳门妈祖信俗,流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妈祖文化植根澳门数百年,在澳门影响深远。澳门妈祖信俗的香火从未间断,完整地保留了妈祖信仰的传统。

每年农历除夕和妈祖诞,香火更盛,四方香客云集,一派祥和。

澳门位处珠江口西岸,数百年前是一个渔港,明朝时称“阿妈港”。葡萄牙人于十六世纪登陆澳门的地方就在妈阁庙旁,葡文“Macau”(澳门)也和妈祖信俗相关。

澳门妈阁庙建于明朝,说明早在四百多年前,妈祖信仰经已扎根澳门社区。澳门的先民多以渔业为主,故敬奉妈祖为神。

妈祖原名林默娘,为福建蒲田人氏,相传保祐渔民出海作业,平安大吉,是渔民之守护神,后随闽籍渔民南移至广东沿海,经民间神化及历代皇帝褒封赐号,影响力覆盖中国东南沿海及东南亚国家。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由印光任、张汝霖合作,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介绍澳门的专著《澳门纪略》出版,对“妈祖传说”就有纪载。

澳门妈祖信俗是中国境内妈祖信俗的重要组成部份,具有历史悠久、扎根社区、从未间断、影响中外的特色,是澳门重要和影响深远的民俗节庆。

2014年11月,“澳门妈祖信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妈祖是什么佛?是保佑什么的?

妈祖是海神,是保佑海上安全、守护平安、消灾避难的。民间在出海前要先祭妈祖,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妈祖神位供奉,妈祖是历、现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

妈祖,真名林默,诞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因救助海难逝世,年仅二十八岁。妈祖是福建莆田九牧林六房之后。

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有关机构授予妈祖“和平女神”称号。2009年9月30日,妈祖信俗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

扩展资料

每年农历三月廿三和九月初九举行妈祖祭典,分为春祭妈祖和秋祭妈祖两次祭典。最早的妈祖祭典,是指历代地方官员和湄洲妈祖庙在特定日期举行的祭祀妈祖的一种盛大礼仪规范。自宋代之后,妈祖祭奠的主要表现形式可分为庙祭、郊祭、海祭、舟祭、家祭五种:

1、庙祭

指在妈祖庙范围内举行祭典仪式,其特点是规范、严谨。清康熙五十三年(1718年),皇帝颁旨规定妈祖作为女圣,归列三圣之一,编入国家祀典,春秋谕祭,与文圣孔子、武圣关公同享最高法定礼节:三跪九叩、三击献醴。

2、郊祭

指在都郊或市郊设立祭坛,对妈祖女神进行遥祭的形式。一般由帝王亲自主持,特点是肃穆、庄严。郊祭妈祖最早当推至南宋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宋高宗在临安郊祭后敕封妈祖为灵惠夫人。

3、海祭

指在海边奠祭妈祖,是一种民间祭礼一般在海边渔村流传,具有地域独特性、群众性、观赏性。一般的海祭仪式是:面对浩浩波涛,祈福旗幡与日同升,海螺长号,颂祭文、奏祭乐、进舞芭、献祭果、洒祭酒、敬鲜花、放海生,同时进行各种民俗展示。

4、舟祭

指在船上供奉妈祖神像,在出海时、归航时或遇大风大浪危急关头对妈祖女神进行全祭拜的一种形式。

5、家祭

指妈祖信众在家中设妈祖神位,每逢初一、十五日或妈祖诞辰与升天纪念日进行焚香进供膜拜的一种方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妈祖

参考资料来源:厦门市人民政府 - 妈祖信仰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 - 妈祖文化历千年而愈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