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民间传统结婚习俗

所属城市

民俗简介

香港这个大都市是中国的一颗东方明珠,它继承了中国古代的传统,也融合了英国的一些西式文化,香港的结婚传统习俗综合了中西文化的精神,既传统也时尚。

送嫁与姐妹团

婚礼的前夜,新娘的女朋友们就集中在新娘的家里,组成姐妹团,通宵达旦地热闹,叫做送嫁。因为在古代的中国,结婚以后女子就不太走出家门,所以,这是与肪友们的告别的仪式。现在的香港都为双职工家庭,所以结了婚,女性不再出家门的现象已不复存在,但这种风俗习惯依然保留了下来。

结婚的前一夜,还有其他的一些风俗习惯。其中之一叫"上头",就是梳头发的仪式。每位母亲都要给出嫁的女儿、儿子梳理头发。"一梳一梳到最后",表示了永远的意思。

还有一个风俗,就是吃汤圆。将米磨成粉,加上芝麻馅,做成拇指大小的汤圆,再用砂糖汁煮一下,非常甜,表示新婚生活又甜又圆、幸福美满。

开门吉利与兄弟帮

婚礼当天都要从早忙到晚,首先由新郎前往新娘家迎娶新娘,这是第一个小0。与新娘家的姐妹团一样,新郎家也要结成兄弟帮,一同前往迎接。姐妹团在新娘家的大门口挡住去路,要想过门的话,需要付买路钱,需双方谈判交涉。

"九"这个数字表示永久、永远的意思,所以,礼金最初从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元九角开始谈起,谈妥之后由兄弟帮用现金付帐,礼金由姐妹团共享。这来源于古代中国上千年的买卖婚姻的习俗,现在则成为饶有兴趣的游戏。

斟茶与拜祖先

终于进入新娘家门的新郎,首先要与新娘并立,给新娘的父母亲献茶,这种仪式称之为"斟茶"。由新郎按父亲、母亲的顺序献茶,新娘也依次随行。这时负责倒茶的人被称作"大妗姐,"是一个穿着黑色礼服的中年妇女。

仪式之后再前往新郎家再一次斟茶。新郎、新娘以及姐妹团、兄弟帮、大妗姐及其他家属都要分乘扎着彩带的车赶往新郎家。

到了新郎家,首先开始的仪式是拜祖先,给神台上祭祀着的祖先献茶、点心,然后给大门的土地神拜礼,之后是给父母斟茶。

麻将与喜勺

仪式结束后,就开始进行称为"喜勺"的结婚宴会。在此之前,一般是在傍晚五点左右开始,三五成群的开始打麻将、扑克牌或者唱卡拉OK、聊天。送红包一般使用称之为礼券的支票,由于香港治安不好,所以送支票是人们从生活中得出来的智慧。但也有人认为送现金更方便。红包一般根据亲密程度及婚礼的地点来决定,通常为400-500港币。婚礼时,新郎、新娘又要迎接来客,又要照相,甚是繁忙。一般到午后九点左右,新郎新娘才能落座,上了菜,宴会才能开始。宴会开始时,无致词、无演讲,专门用餐。待用餐中途上鱼翅汤时,主持人才开始致词,各席就开始巡回干杯,也开始到了"闹新人"的时间。

婚礼一般要持续到夜里十一点钟结束。

香港有哪些结婚习俗

  每个地方的结婚习俗不一样,可能就会和自己想像的婚礼是不一样的。那么香港,这个大都市,即继承了中国古代的传统,也融合了英国的一些西式文化。那么在香港文化中香港的结婚习俗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香港有哪些结婚习俗

  1、过大礼中有讲究

  婚礼前半月左右时间,男方家与媒人一起携带礼金、各种礼物到女方家,与女方家协商婚礼中的一些具体事宜,称之为“过大礼”。需要说明的是,礼品数量都要用偶数,寓意成双成对。其中,礼饼是必不可少的,之后女家要将男家这些礼饼分送一众亲友,谓之“派饼”,向亲友公告女儿即将出嫁。而且,礼饼中必须有两对龙凤饼,一对娘家留下,一对则回敬给男家,分别作为结婚时“上头”、祭祀时用。

  2、“有福人”安床

  婚礼的洞房要请有男孩的“有福气”的人,提前在好日子里把婚床布置妥当,在洞房中摆放红枣、花生、桂圆、瓜子等寓意“早生贵子”的食物,在布置洞房的时候,嘴里还要念叨着“百年好合”之类的吉祥话。

  3、好姐妹送嫁

  婚礼的前夜,新娘的女朋友们就集中在新娘的`家里,组成姐妹团,通宵达旦地热闹,叫做送嫁。因为在古代的中国,结婚以后女子就不太走出家门,所以,这是与肪友们的告别的仪式。现在的香港都为双职工家庭,所以结了婚,女性不再出家门的现象已不复存在,但这种风俗习惯依然保留了下来。结婚的前一夜,还有其他的一些风俗习惯。其中之一叫“上头”,就是梳头发的仪式。每位母亲都要给出嫁的女儿、儿子梳理头发。“一梳一梳到最后”,表示了永远的意思。还有一个风俗,就是吃汤圆。将米磨成粉,加上芝麻馅,做成拇指大小的汤圆,再用砂糖汁煮一下,非常甜,表示新婚生活又甜又圆、幸福美满。

  4、长辈上头

  结婚的前一天,还会专门请一位福寿双全的长辈为新娘上头。具体做法就是,这位长辈边说着吉祥话边为新娘梳头,表示新娘子已经接受了祝福,将会幸福地开始自己的婚姻生活。

  5、兄弟帮迎亲

  婚礼当天都要从早忙到晚,首先由新郎前往新娘家迎娶新娘,这是第一个小高潮。与新娘家的姐妹团一样,新郎家也要结成兄弟帮,一同前往迎接。姐妹团在新娘家的大门口挡住去路,要想过门的话,需要付买路钱,需双方谈判交涉。“九”这个数字表示永久、永远的意思,所以,礼金最初从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元九角开始谈起,谈妥之后由兄弟帮用现金付帐,礼金由姐妹团共享。这来源于古代中国上千年的买卖婚姻的习俗,现在则成为饶有兴趣的游戏。

  6、斟茶拜见双方家长

  斟茶是正式拜见双方家长、亲戚的一个仪式。

  首先,迎亲时,新郎与新娘一起给新娘的父母亲献茶,正式拜见岳父岳母。

  娶亲回来后,新娘也要随着新郎,给新郎的父母亲敬茶,正式拜见公婆。

  7、拜祖先

  而在给公婆敬茶之前,是要先拜祖先,给祖先献茶,之后再拜土地神、天地神,最后才是给父母斟茶。

  8、回门

  婚礼后三天,新娘由新郎陪伴,携备烧猪果品回娘家,称为“回门”。

香港结婚习俗

香港这个大都市是中国的一颗东方明珠,它继承了中国古代的传统,也融合了英国的一些西式文化,香港的结婚传统习俗综合了中西文化的精神,既传统也时尚。送嫁与姐妹团 婚礼的前夜,新娘的女朋友们就集中在新娘的家里,组成姐妹团,通宵达旦地热闹,叫做送嫁。因为在古代的中国,结婚以后女子就不太走出家门,所以,这是与肪友们的告别的仪式。现在的香港都为双职工家庭,所以结了婚,女性不再出家门的现象已不复存在,但这种风俗习惯依然保留了下来。

结婚的前一夜,还有其他的一些风俗习惯。其中之一叫"上头",就是梳头发的仪式。每位母亲都要给出嫁的女儿、儿子梳理头发。"一梳一梳到最后",表示了永远的意思。 还有一个风俗,就是吃汤圆。将米磨成粉,加上芝麻馅,做成拇指大小的汤圆,再用砂糖汁煮一下,非常甜,表示新婚生活又甜又圆、幸福美满。

开门吉利与兄弟帮 婚礼当天都要从早忙到晚,首先由新郎前往新娘家迎娶新娘,这是第一个小高潮。与新娘家的姐妹团一样,新郎家也要结成兄弟帮,一同前往迎接。姐妹团在新娘家的大门口挡住去路,要想过门的话,需要付买路钱,需双方谈判交涉。 "九"这个数字表示永久、永远的意思,所以,礼金最初从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元九角开始谈起,谈妥之后由兄弟帮用现金付帐,礼金由姐妹团共享。这来源于古代中国上千年的买卖婚姻的习俗,现在则成为饶有兴趣的游戏。 斟茶与拜祖先 终于进入新娘家门的新郎,首先要与新娘并立,给新娘的父母亲献茶,这种仪式称之为"斟茶"。由新郎按父亲、母亲的顺序献茶,新娘也依次随行。这时负责倒茶的人被称作"大妗姐,"是一个穿着黑色礼服的中年妇女。 仪式之后再前往新郎家再一次斟茶。新郎、新娘以及姐妹团、兄弟帮、大妗姐及其他家属都要分乘扎着彩带的车赶往新郎家。 到了新郎家,首先开始的仪式是拜祖先,给神台上祭祀着的祖先献茶、点心,然后给大门的土地神拜礼,之后是给父母斟茶。 麻将与喜勺 仪式结束后,就开始进行称为"喜勺"的结婚宴会。在此之前,一般是在傍晚五点左右开始,三五成群的开始打麻将、扑克牌或者唱卡拉OK、聊天。送红包一般使用称之为礼券的支票,由于香港治安不好,所以送支票是人们从生活中得出来的智慧。但也有人认为送现金更方便。红包一般根据亲密程度及婚礼的地点来决定,通常为400-500港币。婚礼时,新郎、新娘又要迎接来客,又要照相,甚是繁忙。一般到午后九点左右,新郎新娘才能落座,上了菜,宴会才能开始。宴会开始时,无致词、无演讲,专门用餐。待用餐中途上鱼翅汤时,主持人才开始致词,各席就开始巡回干杯,也开始到了"闹新人"的时间。 婚礼一般要持续到夜里十一点钟结束。

香港人结婚的传统风俗

香港的华人在婚事方面大多仍沿用习俗传统。通常男女双方在求婚成功之后,都会通知父母。双方家长会就筹备婚礼而约晤。先是商量婚期,-般要将男女双方……

香港的华人在婚事方面大多仍沿用习俗传统。通常男女双方在求婚成功之后,都会通知父母。双方家长会就筹备婚礼而约晤。先是商量婚期,-般要将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找算命先生排过之后择出良辰吉日。再而商量婚礼仪式、婚宴地点与席数。继而讨论礼金、饼、嫁奁等事宜。传统结婚礼仪,大致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其一,过文定和过大礼。

文定为小聘,大礼为大聘。过文定是男家把衣物和首饰等聘礼送到女家,作为订婚仪式。过大礼则是男家携备礼金及各种礼物,如礼饼、椰子、茶叶,鸡或鹅、洋酒等送到女家,礼品数量全部皆用偶数。茶叶暗寓婚约一经缔结,女方便要绝无反悔;椰子取义有爷有子;礼饼是聘礼中之主要聘物,女家将男家所赠之礼饼分送亲友,即所谓“派饼”,向亲友宣布女儿行将成婚出嫁。现时-般人多采用西饼饼干馈送亲友。但馈赠中式,礼饼较受老一辈人欢迎,尤显对长辈的敬意。中式礼饼一般以“担”(100市斤)为单位,一斤有4个。男家送给女家的礼饼必须有两对龙凤饼,女家领受后回敬-对给男家,留作结婚当日“上头”及祭祀时用。派发中式礼饼是按亲属的亲疏决定送赠数量,必以双数计。聘礼物品还包括海味、京果。

其二,安床、上头。安床是指男方的父母或一对有儿子的“有福气”长辈夫妇,在择定的`吉日将新人的床布置妥当,说-些吉祥如意话并放上一些好意头的东西。

有的家庭还要叫一位小男孩在床上坐一阵子,暗示新人婚后生贵子。上头则是结婚当日凌晨,在好时辰时,由新郎、新娘父母或“有福气”的长辈,为准备娶妻的儿子或准备出嫁的女儿梳理头发,边梳边说些吉祥的话语。此仪式表示子女自此真正长大成人。

其三,迎亲、回门。

结婚当日,由新郎亲自到女家接新娘前往行婚礼或直接回男家。传统上,女子嫁到夫家后第三天由丈夫陪伴携备烧猪果品回娘家,但现时香港人已简化成即日“回门”。在教堂行婚礼者,习惯上是由新娘的父亲或兄长将新娘带到教堂交给新郎,但香港人多照一般习俗,先到女家接新娘再一起赴教堂,依习惯行婚礼。

其四,婚宴。

中、西式婚宴均有人采用,但以中式婚宴居多。结婚酒席通常有八道菜,包括头盘、热荤、大菜以及单尾饭面、甜品等。生果通常由主家自备。酒席之菜色大同小异,而价格高低则因设宴地点、食品级数而有所不同。无论在何处设婚宴,甚至不宴客,皆要发请柬或通知书,将男女婚期通知众亲友。亲友收到请柬,应送礼道贺。现时香港对不请喜酒者多送贺卡或礼物,而饮宴者则多送银行礼券。因受礼的对象不同,故贺辞也各有分别。

在香港结婚有哪些地方习俗婚礼流程是什么?

香港作为一个繁华的城市,结婚的花费着实不小,不过在香港登记结婚的流程倒也不复杂。首先,在香港登记结婚的新人需要先准备好登记所需要的材料,然后向婚姻登记处预约递交拟结婚通知书的时间和地点,然后提交结婚通知书的同时选择一个结婚日期,最后就可以领取到结婚证了。

香港女儿结婚时,穿的传统喜服叫什么?

那叫“裙褂”,以龙凤图案为主。“褂”是指上身的对襟衣,“裙”则是下身长裙。穿裙褂出嫁,是广东人一直保留的传统习俗。在婚礼当天,裙褂在多个场合都可以穿着,包括出门、回门、宴客斟茶及与长辈拍照。龙凤裙褂是源自满洲人的服饰,早期的刺绣工艺以东三省最地道出色,但由于广东人多穿裙褂出嫁,视之为体面,所以,这种手艺亦南传,至今以潮汕手工最著名。

  古时候的南粤,不同的辈分穿的裙褂会有所不同:新娘子一般会穿大红色的裙褂,多数会穿“褂皇”;长辈(新娘的母亲、新郎的母亲)会穿黑衣红裙或全黑的“大五福”;亲属(也属长辈,如:姨妈,姑妈,姐姐,亲嫂等)会穿红色或黑色“中五福”或者“小五福”。其他亲朋,穿传统服饰则可,不规定是裙褂。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前,裙褂是“黑褂红裙”,之后演变为“红褂红裙”。以前的褂是唐装剪裁,直膊、衫身阔大、扣花钮,现在流行的款式,已经改良为西装膊、修腰、中袖、拉链设计,变得更时尚及舒适。中袖的设计,除了突出新娘子的体态美外,也为了可以看到新娘子所佩戴的手链、手镯等金器饰物,表示对亲友们送的礼物的感谢。

  以前,以绣龙凤、鸳鸯、花草等吉祥图案为主,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兴起珠片、珠石裙褂,图案以龙凤为主,取龙凤“呈祥”与“情长”的同音寓意,俗称“珠仔褂”;到六十年代则开始有金银线刺绣,图案除龙凤外还绣上五只可爱的小蝠,寓意“五福临门”,这样的裙褂俗称“五福褂”。时至今日,裙褂上的图案以龙凤为主,以“福”字、“喜”字、牡丹花、鸳鸯、蝠鼠、石榴等寓意吉祥、百年好合的图案点缀。

  现在在市面上我们可以见到两种褂型:直衣摆与水波脚衣摆。直衣摆是一直以来最传统的款式。水波脚衣摆,顾名思义,衣摆会像波浪一样的形状,款式比较特别,刺绣做工也会相对比较复杂,价钱也会比直衣摆的贵。

大红以外的其他颜色在古时是填房入门所穿之色,裙褂应选大红,内里可穿粉红或大红色丝质内衣。传统上,裙褂是“着一次,嫁一次”,所以试裙褂时不能同时试穿整套褂,须分上、下半身试穿。